bim和裝配式工程師證書有用嗎,bim裝配式工程師和建造師區別
2016第十五屆住博會現場,裝配式室內精裝修吸引了參觀者。
中華建設網訊(微信公眾號ID:zhjswcc)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 建筑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什么是裝配式建筑?它會給你的住房帶來什么好處?
萬丈高樓“車間起”
提起建筑工地,多數人的第一印象無外乎塵土飛揚、噪聲刺耳、泥水橫流……可是如果你有機會走進北京市海淀區北部的永豐產業基地公租房項目的樓盤施工現場,你一定不會相信這片工地上以后要建起十幾層樓高的住宅樓。
大量高噪聲、高污染的“擾民作業”被搬入了工廠車間, 工程所需的預制板件在工廠車間提前生產完畢。等到需要時,所有預制板件運至工地,通過機械作業,吊裝工麻利地將建筑所需要的墻體、柱體安裝到位,同時與現場施工相結合,一幢高樓就這樣誕生了。
現如今,這樣的裝配式建筑正在全國遍地開花。
事實上,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曾推行過大板建筑,但不久就退出了市場。有不少人擔心,現在發展裝配式建筑會不會重蹈覆轍?
“受當時的經濟條件限制,以及技術的不成熟,尤其是防水技術、空心樓板的連接技術等存在重大缺陷等因素,大板建筑被徹底否定。”住建部總工程師陳宜明表示,裝配式建筑與大板建筑有本質的不同,不會重蹈大板式建筑發展的覆轍。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路秀科解釋,與大板房、預制樓板、預制梁等工藝相比,裝配式建筑是一種升級換代的產品,且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國家對裝配式建筑有了明確的質量標準要求,不僅隔音、防水、密封等問題得到完善,抗震性能也得到了極大加強和提升,整體性能越來越經得住實踐檢驗。
管線維修不再鑿壁拆墻
裝配式住宅的一個優點是實現了建筑結構與水電管線的分離,房子里的各類管線被填裝在獨立的內裝飾墻里,并沒有埋在混凝土墻里。“這樣一來,即便入住后水電等管線出了問題,也不用再鑿壁拆墻了。”在上海綠地南翔清漪園,一位業主表示,“房間內部沒有任何承重墻,所有承重墻都是在建筑物外面,所以自由改動內部空間也不傷害結構體。”
有人會問,這樣的房子安全嗎?“相較于傳統施工,工業化流程中生產的樓板構件品質更高。”路秀科說,傳統的工地現場澆筑樓板,因建筑工人技能水平差異,樓板質量參差不齊。而工廠預制的構件,是在統一質量體系流程下,實現標準化、機械化、精細化生產,質量更有保障。
據了解,住建部曾對13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項目進行跟蹤調研,統計分析表明,裝配式建筑相比現澆建筑,在建造階段可以大幅減少木材模板、保溫材料、抹灰水泥砂漿、施工用水、施工用電的消耗,并減少80%以上的建筑垃圾排放,同時減少碳排放和對環境帶來的揚塵和噪聲污染。
“與傳統方式相比,工廠生產不受惡劣天氣等自然環境的影響,工期更為可控,且生產效率遠高于手工作業,可縮短1/4左右的施工時間。”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表示。
規模化后可凸顯成本優勢
一些建筑企業或業主,擔心采取裝配式施工,建造方式與人員技能大部分都得改變,需要大量投入,導致成本大幅提升。對此,中建三局原董事長洪可柱說,工期縮短能帶來人工成本、財務費用大幅降低,加上傳統腳手架、防護網都不用裝,“粗略估算,一般建筑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的項目,就可以實現成本明顯降低”。
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的比例大概占5%,與國外差距比較大。“在造價方面,裝配式建筑隨著技術的成熟、產業化的形成,特別是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以后,成本要比現在低。”住建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司長蘇蘊山指出,“比如有些國家的裝配式住宅成本,大大低于傳統建造方式,成本優勢明顯。”(來源:光明日報)
更懂建設更懂你,歡迎關注中華建設微信:
打開微信——通訊錄——右上角“添加”,搜索關注 zhjswcc 或 中華建設
免責聲明: 本站提供的任何內容版權均屬于相關版權人和權利人,如有侵犯你的版權。 請來信指出,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刪除! 所有資源均由免費公共網絡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請勿公開發表或 用于商業用途和盈利用途。
本文鏈接:http://m.w-link.com.cn/bim/18929.html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