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類18個證書,安慶交通工程bim工程師
長江干線武漢至安慶段“水上高速”試運行
萬噸級巨輪可常年直達武漢
殷黎 李璐 攝
長江日報訊(記者汪文漢 通訊員李璐 陳宇 劉宏)3月26日,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簡稱長航局)局長唐冠軍在湖北黃岡宣布,長江干線武漢至安慶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簡稱武安段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試運行。此舉將武漢至安慶段航道最低維護水深提升到6米,吃水6米內的10000噸級江海船舶可常年直達武漢,形成一條“暢行鄂贛皖,通達江浙滬”的“水上高速路”。
隨著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沿江地區對提升長江航道通過能力的需求日益迫切。2014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向交通運輸部提請建設“安慶至武漢6米水深、武漢至宜昌4.5米水深航道”(簡稱“645”工程)。在交通運輸部和湖北省等沿江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長航局迅速響應,組織國內一流的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可行性研究,研究成果于2015年12月經國家發改委上報國務院。2016年3月,“645工程”被列入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和交通運輸部水運“十三五”發展規劃。2018年1月,國家發改委對武安段工程工可進行批復。同年8月,交通運輸部對工程初設進行批復。
在宜昌至昌門溪二期工程、蘄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新洲至九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等先期工程的基礎上,2018年10月,“645工程”主體工程之一武安段工程開工建設。工程范圍起于武漢天興洲,止于安慶皖河口,全長386.5公里,系統整治羅湖洲、戴家洲等7個礙航灘段,實現設計水位下,航道水深6米,航寬200米,部分重點礙航灘段航寬不低于110米,彎曲半徑1050米的建設目標。工程總投資37.44億元,總工期42個月。
工程建設方長江航道局按照交通運輸部和長航局的部署要求,致力于將武安段工程打造成“綠色工程”“優質工程”“民生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五位一體的“品質工程”。
長江武安段有江豚自然保護區、“四大家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等多處生態敏感區。工程建設深入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投入生態建設專項資金,開創性實施了生態涵養區、生態固灘建設,并廣泛使用鋼絲網格、生態護坡磚、魚巢磚、透水框架等生態環保新工藝、新結構。工程共建成生態護岸15.4公里,生態固灘146萬平方米,生態涵養區3處,增殖放流600余萬尾,形成了綠色航道建設成套技術。工程對航道疏浚土進行綜合利用,極大支持了沿江地方重大項目建設,其中為鄂州花湖機場提供疏浚土119萬方。
工程建設注重質量管控和科技創新。構建遠程監控指揮平臺,實現現場施工作業實時監控全覆蓋;對陸上隱蔽工程實行隨機剝離檢查,水下隱蔽工程開展聲吶檢測、多波束掃測,以精準嚴密的質量管控體系確保了工程實體內實外美。工程將BIM系統、施工區域環境監測系統、人員管理系統等融合互通,構建智慧工地;研發了全新自動鋪排系統,形成了復雜水流條件下水下壩體精確安裝成套技術,并首創了實時監測技術對沉排施工進行動態監測,填補了國內空白。目前,工程已獲得省部級科技一等獎2項,專著2部,申報、獲得專利及軟件著作權90余項。
工程建設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和長江流域特大洪水帶來的不利影響,實現了“零感染”“零事故”,提前1個月完成建設任務。
武安段工程的試運行,標志著“645”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長江干線航道通航能力實現再次飛躍,將為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澎湃動能。據測算,武安段工程運行后,將拉動區域GDP增長450余億元。
來源: 長江日報
免責聲明: 本站提供的任何內容版權均屬于相關版權人和權利人,如有侵犯你的版權。 請來信指出,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刪除! 所有資源均由免費公共網絡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請勿公開發表或 用于商業用途和盈利用途。
本文鏈接:http://m.w-link.com.cn/bim/7545.html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