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工程類職稱內蒙古工程師認可的bim
我們見過許多的五星級酒店,除了豪華外,就是一棟比一棟高。而在我大中國卻有一家酒店反其道而行之,反而往地下延伸80米,成為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五星級酒店!
它就是——
上海佘山世貿深坑酒店
從一個近乎瘋狂的設想,經歷了11年,投入20億元,前后經過5000多人的參與和努力,終于展露真容。
上海世貿深坑酒店,設有水下情景套房、與崖壁的自然資源融合定制的空中花園、從相同高度的懸崖上垂掛而下的壯觀瀑布、搭積木一樣建造的鋼結構抗9級地震建筑,聽起來就像是個“土豪”酒店?
NO,它的與眾不同來自于身處的位置:一個巨大的深坑——天馬山深坑,坑深88米,是二戰時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建造的采石場。這個人工廢礦坑,其實是二戰遺址。
圖:佘山深坑
2006年,世茂集團決定利用深坑的自然環境,打造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在廢石坑里的五星級酒店,化城市“傷痕”為“瑰寶”,為城市創造稀缺價值,彌合自然創傷。
一個瘋狂的想法
不少外國人知道中國要建造這么神奇的酒店后,紛紛嘲諷:
“中國人對摩天大樓的熱愛180度倒轉了”
“我能想象得到臥室墻壁上青苔的氣味”
“美國人將會開始針對本國擁有的廢棄采石場就這個點子展開討論”……
但這些困難沒有攔住世茂負責人許榮茂,在他看來,國外有許多世界級的特色酒店,其中不乏想法瘋狂、設計大膽的建筑奇觀,如果在中國也建造一個極具特色的環保酒店,勢必會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開干!七年論證四年創新
他們請來了英國著名的“瘋子”設計師馬丁約克曼,帶領他的阿特金斯團隊進行設計,這支團隊也是迪拜帆船酒店的原班人馬。
酒店設計為地上2層、地下16層(其中水下2層),并設有蹦極等娛樂項目,還包含天然室內花園、大型景觀瀑布、水中情景房等特色酒店主題。
設計看上去很夢幻,施工的就快要崩潰了。接下任務前來“填坑”的是中建八局,而這一填,就是8年。
海拔深度、暴雨倒灌、懸崖上施工……這些都是前無古人的建筑環境,沒有絲毫的經驗可以參照,設計和施工團隊光論證方案就耗時了7年,期間更是經歷了數千次的調整與優化設計。
創新技術,化“笑話”為“神話”
建造難度
不僅在國內是首例
在國際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其中近一半工程
都是新發明的“黑科技”
從建筑方式開始,就一反自下而上的傳統建筑理念,開創了自上而下的建筑方式,成為人類建筑設計理念的革命性創舉。
深坑酒店的總建筑高度約為 74 米,建筑時的材料運送是一大難題,建筑師們曾經在坑壁上建過棧道,但搭好的棧道承重力有限,為了安全每次只能走12人,幾百名工人在短時間內無法入坑;
而架設升降電梯也需要在垂直的附著物上進行,坑底巖壁不僅凹凸不平還向外傾斜,根本行不通。
工地上常見的吊塔給了建筑師們靈感:利用塔吊運輸工人。
想法實在太過大膽,為此,團隊中唯一的90后謝高華,足足測算了一兩個禮拜,最后設計出4座轎廂,每次可運輸32人往返,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而這也創造了國內臨空崖壁安裝塔吊的歷史。
人運完了,更難運送的是混凝土。
人們一般依靠吊塔運送混凝土,但如果用這種方法,建造深坑酒店差不多要10年才能完工。而按計劃規定,工期只有3年。
項目團隊又研發了“三級接力”和“一溜到底”這簡單粗暴的方式,架一個管道,直接把混凝土倒進去,從地面向下77米輸送混凝土。
問題又來了:
用垂直的管道,物料下降速度相當于子彈出膛,下到去都成了廢料;用“之”字形管道,混凝土會在拐彎處堵成一坨。
經過3個多月的反復試驗,項目團隊才找到適合混凝土“一溜到底”的完美配比。
這種方式,開創了我國混凝土向下超深輸送的先河。
事情還沒完:
因為巖壁凹凸不平,酒店房間也全部是C字形,酒店的230根巨型承重梁多數都是彎曲的,所以灌注混凝土時很可能密度不均,這就牽涉到每根柱子的監測問題了。
圖:酒店設計圖紙,整個呈彎曲狀態
當然不可能按老方法,用榔頭一個個的敲,通過聲音虛實來辨別。帶著探索精神,項目組發現原本用于軍事偵察的紅外探測技術,此時竟然能派上用場!于是經過上百次的艱難推算,一年后他們終于又得出了所需的參數。
黑科技還有,異形斷面施工升降機裝置,系統解決了深坑酒店不規則傾斜崖壁的施工升降機安裝問題。
實際上,這樣一個上下高度落差之巨大的深坑酒店,還需要解決很多問題。
首先是消防。
一旦發生火災,消防車根本進不了礦坑,因此就要確保酒店每一個陽臺均與消防通道相連。
其次是防水。
大家都知道水往低處流,在這個百米深坑如何解決積水便成了一個大問題。為此項目特別配置專門的泄洪泵房,裝有6臺大功率排水泵。
最后是防震。
封頂的花園有8000多平方米,同于一個足球場,卻只有一個支撐點。而坑底的巖石常年被水浸泡,根本沒什么硬度。
工程師們苦苦尋覓,終于發現了一種名叫安山巖的石頭,其硬度足以抵抗百年內最高地震擠壓力,而用這種石頭包裹起來的地基,可以抵御50年一遇的地質災害。
設計團隊將地質勘測結果和酒店工程結構設計輸入計算機,通過一系列模擬測試反復檢查建筑的強度和抗震性能,最終確保可抗9級以上地震。
最終,這個“掛在”坑壁上的主體建筑設計,項目已完成專利38項,其中已授權25項。
黑科技管理、質檢
BIM應用:三維激光掃描
BIM應用:模型整合、協調
去年建筑主體結構封頂時,首席設計師馬丁被請到了工地現場,當他仰視到這座初見雛形的建筑時,激動得幾乎飆淚。看著自己筆下“瘋狂”的建筑設計圖一點點變為真實,設計師馬丁也忍不住感慨:“中國設計師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人驚嘆。”
圖:央視紀錄片《中國建設者》,設計師馬丁約克曼
今年4月,深坑酒店的主體結構終于迎來封頂,而距離項目成立的那一天起,已經過去10年了。
當年還是“小鮮肉”的90后的小謝,也被風霜雨雪打造成了神似70后的“老臘肉”,連孩子都有了。
現在,這座凝結了無數人心血的深坑酒店已經進入裝修裝飾的環節,酒店共設有300余間客房,初定于明年5月試運營。
同時,深坑酒店與迪拜帆船酒店共同入選“世界十大建筑奇跡”中的兩大酒店類奇跡,還正在被美國《世界偉大工程巡禮》、美國《奇跡工程》跟蹤拍攝中,全球媒體和建筑愛好者都在密切關注這一項目的進展。
少年強,則中國強
令人感動的,不僅是這座“建筑奇跡”能在中國建成,更有這群年輕的中國建筑師們。
年輕工程師天馬行空的創意,最初在總指揮沈健眼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后來沈健卻不得不佩服:“我們這個團隊,雖然年輕了一點,但是年輕也有好處,他沒有經驗的束縛。”
想當初80、90后,曾被稱作“垮掉的一代”,不少人質疑這個群體能否撐得起這個時代。
而今日中國的種種優秀成果,給出了最好的答案。連英國路透社夜說過:“中國年輕人兼具雄心壯志和務實的雙重優秀品質,世界屬于這一代人。”
圖:路透社報道
過去人們總說中國是一個只會制造,沒有創新能力的國家。今天中國之“崛起”,正是印證了梁啟超的那段老話: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相信他日我們都可以滿懷自信地和其他國家說:
你們有的,我們也有;
你們沒有的,我們也都有。
免責聲明: 本站提供的任何內容版權均屬于相關版權人和權利人,如有侵犯你的版權。 請來信指出,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刪除! 所有資源均由免費公共網絡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請勿公開發表或 用于商業用途和盈利用途。
本文鏈接:http://m.w-link.com.cn/bim/8899.html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