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監理工程師查詢全國水利監理工程師證查詢
1.水利工程“三檢制”的概念
水利工程施工質量“三檢制”是施工單位進行內部質量控制的自檢制度。按照要求由基層班組、施工隊對所完成的工作進行初檢和復檢,再由項目經理部質檢部進行終檢,也稱專職檢。“三檢制”體現了施工過程的全面全員的質量控制方針,已成為大中型水利施工單位現場質量控制的主要措施,長期以來為確保工程質量發揮了巨大作用。按照技術規范,單元工程是水利工程中由多個工序組成的最小綜合體,是質量評定的基本單位。單元工程的質量由施工單位質檢部門組織評定,監理單位進行復核。“三檢制”為工序質量確認、單元工程質量評定提供了基礎依據,如實填寫單元工程質量評定表,也就完成了“三檢制”。
2.水利工程“三檢制”的各項法規要求
1982年,水力發電建設總局印發《水電基本建設工程施工質量檢查辦法(試行)》,結合當時的管理體制,吸收了產品檢驗領域全員參與的質量管理理念,對工序質量檢驗提出了要求。第五條規定:各項工程的施工檢查,要走群眾路線,采取工人、班組長、值班施工人員(技術員和施工員)的自檢、互檢和專職質量檢查人員的檢查結合的辦法,共同把關,既要依靠專職質量檢查人員,也要充分發揮廣大工人參加質量管理的作用;按照工程局的三級管理制劃分,施工質量檢查一般可按工程隊(段)初檢、工程處復檢和工程局終檢的三級檢查制度進行,以工程局的專職質量檢查人員的終檢為準。第二十五條對規定:工程隊的工人班組分工序進行自檢和互檢,經本工程隊值班施工人員校核,認為合格后,填寫合格證,完成初檢手續;工程處質量檢查人員分工序進行復檢,認為符合質量要求,由質量檢查人員在合格證上簽字;工程局質量檢查人員進行一個階段內各工序的綜合終檢,認為合格,并在合格證上簽字。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一是工序檢驗引入了自檢、互檢、專檢的概念,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廣大工人參加質量管理的作用;二是基于行業傳統和工程局的三級管理制,提出了包含初檢、復檢、終檢的三級檢驗概念,這一基于單位層級劃分為出發點的概念在水利行業延續使用至今;三是對兩組概念的對應關系進行了梳理,即初檢對應自檢和互檢,由施工工人實施,復檢、終檢對應專檢,由專職檢查人員實施;四是檢查后要簽發合格證,包含現在工程驗收的內容。需要指出的是,該辦法發布時尚未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和建設監理制,工程局既是施工方又是項目管理方,與當前的職責存在較大不同。
1995年,水利部印發《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檢查評分辦法》(水建[1995]339號),首次明確提出“三檢制”概念,第二章規定:施工單位應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施工質量檢查必須按班組初檢、施工隊復檢、質檢處(科)終檢的“三檢制”程序進行;若工程技術簡單的也可簡化為班組初檢、質檢科(股)終檢,并要提交完整的質檢簽證表格,初檢可由班組長或班組兼職質檢員擔任,終檢必須由專職質檢員擔任。和1982年的規定對比可以看出:一是雖然工程局的項目法人職責被建設指揮部取代后,逐漸演變為施工單位,但基于單位層級劃分為出發點的理念得以延續,包含初檢、復檢、終檢的“三檢制”概念得以強化,只是實施主體由工程隊、工程處、工程局轉變為班組、施工隊、施工單位質檢處;二是考慮到初檢可由班組長或班組兼職質檢員,取消了工人參與檢驗的規定;三是貫徹了檢驗制度因地制宜的理念,有些情況下可以實施“二檢制”,但這一理念后來被逐漸放棄。
1997年,《水利工程質量管理規定》(水利部7號令)就提出了水利工程的“三檢制”要求,其第三十三條規定:“施工單位要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制定和完善崗位規范、質量責任及考核辦法,落實質量責任制。在施工過程中要加強質量檢驗工作,認真執行三檢制,切實做好工程質量的全過程控制。”
2007年,SL176-2007《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規程》第4.2.1條及條文說明中明確:“永久性工程(包括主體工程及附屬工程)施工質量檢驗應符合下列規定:施工單位應依據工程設計要求、施工技術標準和合同約定,結合《單元工程評定標準》規定的檢驗項目及數量全部進行自檢,自檢過程應有書面記錄”“施工單位應堅持三檢制。一般情況下,由班組自檢、施工隊復檢、項目部專職質檢機構復檢。”
2017年,《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檢查評分辦法》廢止后,對“三檢制”現行有效的規定體現在《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標準》(SL631-639)中:施工單位報驗工序施工質量時,應提交各班(組)的初檢記錄、施工隊復檢記錄、施工單位專職質檢員終檢記錄。這一規定延續了初檢、復檢、終檢的“三檢制”概念并加以強化,將三檢記錄作為工序報驗的必備條件,相比早期的簽證表格,記錄的內容和數量大幅增加,同時取消了“三檢制”可以簡化的規定。
3.施工單位“三檢制”記錄表
單元(工序)工程施工檢驗記錄備查表(樣表1)
單元(工序)工程施工檢驗記錄備查表(樣表2)
來源:水利工程資料管理
免責聲明: 本站提供的任何內容版權均屬于相關版權人和權利人,如有侵犯你的版權。 請來信指出,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刪除! 所有資源均由免費公共網絡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請勿公開發表或 用于商業用途和盈利用途。
本文鏈接:http://m.w-link.com.cn/jianli/8563.html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