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巖土工程師合格要求,巖土工程師幾年通過
先放幾張自己基礎巖土考試的筆記,非常詳細,需要可以私聊
我的注冊巖土基礎考試的筆記1
我的注冊巖土基礎考試的筆記2
超詳細!巖土工程師考試經驗分享,不看你就錯過了!
法規類:
注冊巖土工程師執業資格專業考試法律法規匯編(修訂版)
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 2002年修訂本
2.復習時間和經歷:
復習時間:很多人年前就開始復習了,有的人在考完試后的第二天就開始復習了,我當時雖然決定了考研土,而且是糾結了很久,但是心里還是發空,不想看書.
復習經歷:從2月份開始看書,采用和結構同樣的復習策略,計劃先通讀下規范,然后開始做題,但是剛開始復習很難安心看書,咬牙看了看巖土工程勘察規范后,覺得這么看沒意思。改成做題,想通過做題(于海峰的習題冊)來熟悉規范,畢竟做題還能做下去。開始的時候做的時候感覺還可以。后來做了一部分題之后感覺太基礎了,基本就是套規范,特別是知識點的選擇題完全是抄規范啊,一點創意都沒有,于是放棄,改為直接做真題,難度沒有想象那么大(后來也很慶幸及時調整了,否則到時候可能真題又沒時間做完)。
復習之前看了很多人寫的經驗和教訓的帖子,大多反映 第一天的知識點簡單,第二天的案例難,而且還說考過結構的人案例一般都不是問題。因為都是道聽途說,只有自己親身體驗才知道難易,所以我先自己看看真題長什么樣子,因為當時市面上只有2011年的真題(那時候2012年的還沒出來)和于海峰的真題,所以我選擇了看2011年的。因為考過結構,大部分題目看起來都接觸過,先看的是2011年的真題,當時的感覺就是案例原來這么簡單,記得當時在一注論壇內部群里冰雪姐問我巖土難不難,我說了一句:題傻,錢多,速來!雖然這么說,但是第一天的知識點選擇題我感覺很難,很多東西都沒接觸過,也不知道到哪里找。武威出的真題里對于知識點只有答案,沒有任何解釋,這對我這樣的人來說很難很難。對于知識點和案例的時間分配,一般別人都是建議37開,即30%的時間復習知識點,70%的時間復習案例。分析了下自身的情況,我覺得我應該倒過來。因為當時很多人也推薦李向陽的書,我自己看了下也覺得確實挺好,所以開始先看的李向陽的案例,是看下來的,然后看的郭嘉的知識點,都只是看沒有動筆(這兩本書真的很好)。之后開始用于海峰的真題,開始復習的時候是從知識點開始的,對著真題去找答案,很多東西規范上根本沒有,大多是教材上的,而且很多是考理解的。這也是巖土和結構不一樣的地方,結構幾乎全部來自規范。巖土不管這些,很多東西都是工程地質手冊上的,也有教材上的,甚至書上都沒有的。
下面是整理的注冊巖土專業考試的思維導圖100頁左右
整理的思維導圖1
整理的思維導圖2需要私聊我
整理的思維導圖3需要私聊我
那時候覺得知識點真的很難,單項選擇題還好點,但是也不能全做對,多項選擇題更難。當時很苦惱,別人不都說知識點簡單嗎?為什么我覺得這么難,后來請教了很多人,給我的建議幾乎是一致的:多看規范和工程地質手冊!賣糕的,這不是廢話么!但是我也知道確實也是這樣子的,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多看多記。比較幸運的是,楊奎給出了2007-2010年知識點的完整解答,每道題都給出了詳細的介紹和補充,非常非常的好。楊奎兄真的很偉大,我想每位用過他的解答的人都對他抱有感激之心吧。當時我就想如果我今年通過了,那么我會把剩余部分的題也按照這樣方式解答一遍,方便以后大家復習,這樣可以節省復習時間。事實上我現在已經開始在整理了,但是一個人進度很慢很慢,等弄完之后會先發一個樣本讓大家參閱,并提提建議和意見。有點跑題了,楊奎的知識點解答強力推薦大家參閱,價值極高。中間的復習過程沒什么好說的了,就是看題查規范,然后對答案,是做一道對一道的答案。這個過程其實很漫長,知識點的做題速度很慢,做完一遍知識點之后忘了是什么時候了,總之花的時間很久。中間各種事情什么的。
巖土工程師證
看完真題的知識點,本來打算做點知識點的模擬題,但是按照自己的復習進度算了下,感覺時間很緊張,于是開始做案例真題,案例真題等自己真正動手做的時候才發現并不簡單,很多題目都看不懂,因為我是幾乎“裸考啊”,所以開始的時候都是對著答案在看題,看完一遍之后,又把常考的規范條文仔細閱讀了下。看完之后發現原來說的:巖土 題傻是有些問題的,因為自己很多根本不會啊,也有明明會卻做錯的,于是開始看劉興錄的案例分析,這本書在前面推薦了,真的覺得很好,一個知識點的反復練習,能加強和加深對規范的理解。劉興錄的書我基本上都是自己動手做的,不會的題先看一遍,再寫寫思路來加深記憶。做完劉興錄的書之后,感覺收獲很大,也提高了不少,當然問題也有很多。但是當時沒有去找人討論,雖然超超和火柴也在復習,但是實際上我和他們并沒有討論過,沒討論的原因是怕打擾別人啊。之后開始重做真題的案例,把草稿紙訂成本子,按照考試的形式來書寫解答過程,雖然之前看過一遍了,但是由于我記性超差,所以即使做過我也沒記住,對我來說幾乎都是新題,這也算一個優點吧,哈哈。做題的時候,看不懂的題目我直接放棄,只做會的,做完之后也不回去重新看那些沒做的題目,這樣節省時間,沒必要非要在那里死摳,02年到12年的題目都做了,一般2小時就做完(當然不是全做出來了,很多不會的),一般都是及格左右,不及格的年份有,但是較少。及格的年份分數也不太高,而且每年都有犯低級錯誤的,比如計算對了選錯答案的,比如求極限承載力自己卻求的是承載力特征值等等。
等做完這些工作,好像已經是8月份多了,當時組織了一次YY交流,因為一注論壇考巖土的少,所以參加的人實際并不多,但是即使這樣收獲還是很大,多人討論真的很有效果,大家互不,會發現很多問題。做完這些之后,就開始做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專業知識考試:過關必做1500題(含歷年真題)(第2版) ,這本書之前推薦過了,覺得很好,至少比我買的其他的模擬題都好。做完這本書之后好像還有半個月就考試了,或者更少,現在有點記不清了。這時候感覺知識點仍然很難,我從不敢說我知識點準錯。案例呢,也不敢說,畢竟自己平時練習都在及格附近,這要是真考試豈不是更菜?
后面花了一些時間在看真題案例部分做錯的題目,看看自己當時是怎么錯的,馬虎錯的這樣就放棄不管了,因為這個是隨機的也沒太好的方法解決吧,那時候看到一注論壇有些兄弟也問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其實大家都有這個毛病,不是只有你才有。做完這些之后感覺案例也就這樣了,想提高這幾天也提不上去了,所以又回頭看知識點,實際上通過歷年真題可以知道,每年都會重復考一些知識點,所以我后來在規范的封皮上記錄了每本規范考過的知識點的關鍵詞,并注明了哪一頁。方便考試的時候查閱。實際也證明,知識點的考試時間很緊張,遠比案例的時間緊張。之所以很多人說簡單,是因為知識點只要你選對就算。
3.復習經驗總結:
上面像記流水賬一樣介紹了我的整體復習流程,可能看起來很亂,也抓不住重點。下面重新提煉下,寫點干貨。
我是從1月28開始復習的,實際上就算是2月了,總共經歷了8個月多幾天。2-4月份可能復習時間每天3小時左右(中間出差加起來有2下周左右,帶了規范但是沒時間看),5-6月每天看書能有5個小時左右,7月上半月很忙,晚上能看2小時左右,7月下半月到考試前每天大概看書有7個小時左右。數據不精確,但是差不多,寫這個的意思是讓大家看下復習的小時數,光看天數沒意義。
經驗:建議大家復習的時候先好好看看土力學教材,這個大學都學過,所以看起來比較容易,這個是基礎工作。如果有基礎的話,可以不看。現在我感覺上來直接做案例還是可以的,特別是有基礎的,沒基礎的其實也建議看,畢竟看了真題之后你知道考試都考什么,否則你做模擬題根本找不到重點,很可能方向都偏了。當然因為上來就看真題可能有些難,但是多看多問就好了,像我這種不是巖土出身的人看起來都覺得還可以,巖土出身的肯定沒問題了。。案例和知識點的分配建議大家還是參考7:3或者6:4來分配,案例還是放在首要位置吧。理由是案例是必須有解答過程啊,像知識點不管是蒙的還是靠感覺和經驗做的,只要能做對就行。
案例:土力學教材+真題+劉興錄的案例分析+李向陽的案例分析(我覺得應該找李向陽收廣告費)
這三本基本就夠了,時間多的多做幾遍。一定要動手做,不要只看懂,如果時間不夠也要在紙上寫上解題思路。案例我感覺相對“簡單”些,說“簡單”的原因是基本上你把歷年真題的題目熟練了,基本上就問題不大了。這里的“簡單”要大家體會下。按照我上面的那幾本書弄完基本沒問題了。
知識點:土力學教材+真題+郭嘉的知識點(這本書實際上也都是真題)+楊奎的真題知識點解答+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專業知識考試:過關必做1500四校合編的歷年真題)+工程地質手冊
知識點我現在仍然感覺難,從開始復習的時候就有種有心無力的感覺,考點太寬泛了,像大海撈針一樣,無從下手。現在給的建議是真題+工程地質手冊+土力學教材+規范。至于哪些規范要重點看,我覺得沒必要說了,因為你做完真題啥都清楚了。對于知識點,我建議大家這么做,把歷年真題里考過的知識點的關鍵詞寫到相應的規范上。比如2002年上午第一題考了wenkler地基模型,這個對應于地基基礎規范的,但是規范上是沒有的,我就在地基規范上首頁空白頁寫上wenkler地基模型2002上午1。這樣萬一考到了也知道去哪里找。實際上知識點每年都有部分重復的,這部分一定要拿到。像那樣規范上沒有卻多次考的一定要掌握。這種方法我覺得對我還是有效的,這樣考試的時候能節省時間。此外,知識點曾經考過的規范條文,我也會在對應的條文上注明哪年哪道題。有的時候選項和條文說法不一致,我會在規范上寫上以前考過的正確的說法。最后就是重要的那幾本規范的目錄(巖土工程勘察、樁基礎、地基基礎、抗震(抗震前幾章就行,后面的和結構有關的不考)、建筑工程地質勘探與取樣技術規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鐵路路基支擋結構設計規范、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膨脹土地區建筑技術規范、鐵路工程不良地質勘察規程、鐵路工程特殊巖土勘察規程)這些規范的目錄一定要熟悉,看到考題至少知道可能在哪本規范的哪一部分上,這個非常非常重要,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你沒事可以朗讀下規范目錄,這點強力推薦。有人可能覺得這個很簡單,但是實際上我做的不夠好,做題的時候很多考的就是規范上的,但是我卻找不到相應的地方,看了答案才發現這個不是看目錄也能知道的嗎?
這里面,真題很重要很重要,一定要多做,最少也要兩遍吧,看一遍,自己動手做一遍。不要去記答案和解答過程,每次做題的時候都要當成是新題來對待,看看有沒有坑,不要想這道題我做過了,直接套公式就行了。一定當成是新題,仔細讀每句話,這樣可以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其次工程地質手冊很重要,一定要認真對待!無論是案例還是知識點都考很多,有時間一定要多看幾遍,今年案例好幾個都是在手冊上的,當然以前也有。土力學教材建議看,很多基礎知識都是土力學的基本內容。至于工程地質學教材這個我買了,但是沒怎么看就查了查什么是正斷層、逆斷層啥的。
復習教訓:
1.早點復習。其實考試完之后我就想檢討的,復習從2月份開始,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早,而實際上我自己也感覺有些早,前面有些懈怠。現在建議大家一定趁早復習吧。因為畢竟還要上班,指不定啥時候忙得沒時間復習。
2.再就是復習的時候一定要專一,想清楚為什么要考,考了有什么用。我不建議廣撒網,又考這個又考那個,如果時間多,也一定要有重點,當然能力超群的除外。我說的要檢討實際上不是說復習完了,而是心不誠,雖然前面經過一段思想斗爭才開始考巖土的,但是還是感覺對巖土的考試欲望不大,幾乎所有的動力都是錢,此外用清溪的話說就是:你覺得你有結構證了,所以也不著急了。這一點我確實是有這個想法,在復習的時候有的時候就想不要這么累了,還是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吧,比如建設好一注論壇,比如干點私活。復習的時候經常會冒出兩個小人在斗爭。記得是4月份起我在一注論壇公告說不上qq少上網,后來沒做到,qq偶爾還是上上,但是幾乎不參與交流。其中有一段時間特別空虛,看書看不進去,這時候就開始看完結的小說,因為連載的小說我一直在看。有大概兩周的時間在辦公室幾乎就是看小說,看了貓膩的兩本小說,好像是慶余年和朱雀記,當然看得很快,純粹是囫圇吞棗,反正就是娛樂。看完之后又非常后悔,之后開始收好心思復習。后面之后復習相對有些效率,畢竟純粹玩了那么久。后來檢討自己的行為,還是目標性不強,動力不足。當時巖土的價格是8-9萬,當時想即使過了一年也就多3萬,而看別人隨便轉包幾個活就能搞上幾萬。所以當時想應該向那方面發展,不要只看到掛靠的錢。后來想了想打鐵還需自身硬啊,沒能力沒關系也拿不到掙錢的項目啊。
3.建議大家還是勞逸結合,長期備戰,人又處于緊張狀態,很容易疲勞,疲勞之后影響效率還可能讓你沒心思看書。
注冊巖土工程師專業考試科普知識
注冊巖土工程師專業考試分兩天:
第一天知識點全部為選擇題,只要選對就可以,無須過程。
上午單選40道,每題1分,多選30道,每題2分,多選和少選均不得分,滿分100分,下午和上午一樣。
第一天的總分是200分,及格線是120分,上下午的總和120分即可。
考試時間是上下午各三小時!就這一點我是后來才知道,一直以為是4小時!
第二天是案例,即計算題,仍然是選擇題的形式,但是和結構一樣,要求有計算過程。
上下午各30道計算題,需要從中選出25道題,每道題2分,總分100分,及格線是60分,同樣是上下午總分60即可。
考試時間是上下午各三小時!就這一點我是后來才知道,一直以為是4小時!
需要提醒的是考試的時候超過25的那些題是無效的。比如你做了26道題,那么應該去掉感覺沒把握的題,不要全涂上。否則讀答題卡的時候,計算機是從第一道題開始讀,讀到你做的25題就停止。
幾點提醒:
1.第二天的案例題,一定一定要在題目的括號內寫上你的答案!!!!!!!!
2.第一天的知識點雖然是多選題,但是從目前來看答案只有兩種:一種是選兩個,一種是選三個,還沒有只選一個或者全選的!!
3.這條在上面剛說了,但是覺得還是提醒下大家,就是你上午或下午做題超過25道題的時候一定要取舍。
以下幾條可能和前面重復了,但是覺得還是應該強調下:
4.工程地質手冊建議至少讀兩遍吧,如果確實沒時間,目錄一定要熟悉,以往考過的知識點及該知識點附近的知識也看看,2013年的巖土我沒有通讀,原來打算做完真題看的,后來沒時間了,留下了很大的遺憾!
5.可能大家會看到部分人只復習了3個月就通過了的,這個是有可能的,但是不一定適合你!3個月如果基礎好點,然后把精力全放在案例上的話,是可能的,當然有高手可能需要的時間更短。知識點雖然我一直在說難,但是并不是導致大家通不過巖土的主要原因。我一個師兄年年裸考,幾乎每年知識點都能及格。所以如果你的復習時間短,可以大部分時間放在案例上!
看書的重點部分注明
免責聲明: 本站提供的任何內容版權均屬于相關版權人和權利人,如有侵犯你的版權。 請來信指出,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刪除! 所有資源均由免費公共網絡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請勿公開發表或 用于商業用途和盈利用途。
本文鏈接:http://m.w-link.com.cn/yantu/7097.html
發表評論